编者按:《如何是好》是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先生退休之后写作出版的第三部政记散文集,可以说篇篇含故事,句句有来历。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痛陈官场陋习、学界弊病;畅叙从政要诀、做人之道;直抒人生感悟、幸福要义……  任彦申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定价:28元
现在有的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或不会做事。他们把能否升官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唯一标准,凡是有利于自己保官升官的事就起劲去干,大肆张扬;凡是不利于自己保官升官的事,即使再重要再紧迫,也设法逃避。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是用在发展事业上,而是用在经营自己的关系网和加固自己的“护身符”上。他们不是脚踏实地服务民众,而是热衷于搞“面子工程”。他们不关切老百姓的真实感受,而只想讨得领导高兴、上级赏识。这种人即使官运亨通,能算是成功的领导者吗? 最糟糕的官员莫过于庸官。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想捞做官的好处,不想尽做官的义务。在某种意义上说,庸官比贪官还可怕。因为贪官一旦败露,就会下台。而庸官因为不干事,所以不犯错误;因为不犯错误,所以能在官场长期混下去。一个庸官长期主政的地方,真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事业,埋没了多步人才,错失了多少良机! ——《什么是成功的领导者》
唯独从政做官,不能太有理想,很难给自己订一个具体的做官目标。因为做官最难把握个人命运,是一个前途最不确定的职业,你能不能做官,做多大的官,在哪儿做官,这一切都是个人难以预料的。在官场上,你常常会看到,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升官,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倒霉;有的人在一段时间内好运接踵而至,在另一段时间内却厄运连连降临。这些,用常理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你不得不承认,做官除了靠本事,靠努力之外,还有一个运气问题。 做官有时就像乘公共汽车一样:有的人上车就有座;有的人站了一路始终没有座;有的人刚刚有了座,可惜到终点站了。 ——《做官为什么》
诚信是领导的最高法则,是全部领导力的根基,失去诚信等于政治自杀。一个领导者必须真心待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才能建立起高度的公信力。公信力是领导者最脆弱的一项特质,要建立起公信力需要一点一滴持续不断地努力,而一旦失去,花十倍的代价也难以挽回。 当前,社会诚信的缺乏,不仅是一种精神危机,而且很容易转化为政治危机。它损害的不仅是声誉,而且是政府的立政之本和通向文明社会的资格。重建社会诚信,应当是当今中国的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 ——《领导的最高法则》
个人独断专行,必然导致重大错误的发生。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大失误、大挫折、大浩劫、大冤案,无不同领导者的独断专行有相应关系。如果党内有正常的民主生活,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像“大跃进”、反右倾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重大错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起码不至于一错再错、一错到底。 独断专行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必然脱离群众,破坏团结,埋没人才,压抑人们的积极性。有谁愿意在~个独断专行的人手下干事,有谁愿意同一个作风霸道的人共事合作呢?搞独断专行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很愚蠢,看起来很威风,其实都是不得人心的孤家寡人。 ——《独断专行必然失败》
有一位领导干部长期主政一方,他聪明能干、勤奋敬业、政绩突出,使所辖单位成为一个知名的先进单位,本人也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信。上级领导几次想提升他到另外的地方任职,他都婉言谢绝了。他提出一套雄心勃勃的远景规划,决心在当地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后来,一个突发事件使潜在的矛盾公开化,领导班子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歧,政治局面急转直下,他本人弄得非常狼狈,上级领导只好匆忙调动了他的工作。 许多类似的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贵在适中,要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懂得见好就收》
选用专业和技术人才,不要附加太多无关紧要的标准,不能像选拔领导干部那样设置许多条条框框和繁琐的程序。对于那种优点和缺点都明显,但有希望带来突破的人才,应当不求其全而求其特,不以小恶忘其大善,不以小瑕掩其大功。要立足于扬长避短,着眼于把他们的特长和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正能量。起用这种人才,会有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按照常规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破例地为他侗开辟出一条便捷的通道。这无疑是一种风险投资,但没有高风险就不可能带来高回报。关键是领导者要有伯乐的眼光,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气魄。如果我们国家能扶植若干个创新奇才,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如何善待人才》
知识分子中最为常见的弱点之一,就是傲视民众的精英思想或贵族心理。有些人读了大学,或是成了名家,便自以为了不起,瞧不起普通百姓,处处以社会精英自居,显示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身份。在他们心目中,一般群众都是愚昧的、落后的、无知的,自己才是聪明人。在民众面前,他们总是显示出一种优越感,摆出一副教师爷、引路人、救世主的姿态。他们不是以融入民众、与民众打成一片为荣,而是以脱离民众、高于民众为荣。 ——《知识分子的弱点》
一个人的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是紧密相关的,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不可能有知人之明。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会求教于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欣赏别人的长处,激发起自己的上进心;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过自新,让自己更加完美。如果一个人自我感觉太好,就会看不到别人的好处。把自己放得太高,就会把别人看低了。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把别人的事都干了,就会弄得别人没事干。那种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别人什么都不行的人,最终会证明自己不行。一个明智的人,应当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认识自己最难》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朋友的人不是小人就是怪人:没有朋友的人比没有敌人的人还可怕;经常换朋友的人大抵不是什么好人。 交友之道千条万条,归根到底就是 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忠诚不二。唯有忠心才能赢得忠心,唯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要想有朋友,首先自己必须够朋友。要想交到好朋友,首先自己要成为好朋友。 ——《交友之道》
一个人一个活法。有的人一辈子过得很快活,有的人一辈子过得不开心。有的人在外人看来很幸福,他自己却很不满意。有的人在外人看来很不幸,他自己却觉得很坦然。幸福的道路千万条,归根到底就是三句话:活得简单一点,活得糊涂一点,活得潇洒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存心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存心跟自己过不去。待人接物,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必推辞;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不必强求。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态,当你老是觉得不幸福不快乐时,不妨换一种活法。 ——《幸福的哲学》
人生是一场没有既定脚本,预先也不知道结局的戏,全靠自己的解读和演绎。命运为我们安排了各种角色,你不必为没当主角而烦恼,也不必为提前退场而伤感,重要的是已经演过了,尽力了,只要你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演戏,在人生大戏徐徐落幕时,就可以闸心无愧而优雅地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人生。人生的戏总会一直演下去,要相信,更加精彩的戏剧一定还在后头。 ——《人生如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