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心中有美丽时,你所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就是美丽的。当我们怀揣着一份感恩的心,那我们的世界永远是多姿多彩的。 ----将此文送给我可爱的儿子
没有阅读这本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一个妈妈可以这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个家庭主妇可以活出那么精彩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蒋佩蓉女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国际商务礼仪与儿童礼仪首席培训专家。她的另外一个让她自豪的身份是林为千先生的太太,三个孩子的妈。她从一个商场精英转战为一个家庭主妇全职妈妈,每一个角色都令人钦佩。 书中蒋佩蓉以亲身经历告诉妈妈们,如何处理好四大关系:与自己,与丈夫,与孩子,与他人。这四大关系无时无刻不是妈妈们要面对和处理的。学习处理好这四大关系,妈妈们就能够游刃有余地扮演好“妈妈”的角色,成为“好妈妈”。我也是一位妈妈,虽然我不是全职家庭主妇,妈妈只是我的另一个身份。就像所有年轻妈妈一样,时间到了,机会到了,稍稍准备一下,很自然就让自己升级了。在没有看佩蓉的妈妈经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孩子,带你来这个世界上,我会为你带来什么?我要为你准备什么?我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你的到来?我有哪些自身的优势可以为你做榜样?我也相信,很多的妈妈像我一样,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只是感觉我需要一个孩子了,就迎接另一个生命的到来。直到这个期盼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应对。生命之始,认真学习反思也许不会出现过多的遗憾,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尤其看了佩蓉的妈妈经之后,我更明确地知道我缺失了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妈妈会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与事业。只可惜没有早一点认识佩蓉,早一点阅读她的教育专著。 书中有一则小故事对我的触动特别大。这是关于大儿子凯文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事。开始老师认为凯文的自我表达能力非常差。作为妈妈的佩蓉对此感到焦虑不安,就开始强迫孩子练习写作。可是越强迫,孩子就越抗拒,反而适得其反。后来在不断摸索中,她改变了方法:全家一起写作,写完以后互相交流探讨。这个方法让孩子慢慢地爱上了写作,并且在写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佩蓉总结到:面对孩子的“缺陷”一定要控制住情绪,不要过分焦虑、急于求成。做妈妈的首先要接纳他,然后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引导他,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的孩子和当时的凯文年纪相仿,他也遇到了凯文同样的问题:对写作反感并且抗拒。看了书中佩蓉的方法,我豁然开朗:共同写作,共同阅读不失为一个提高孩子写作的好方法。回家后我就跟孩子一起写作文,写完以后互相比较,思路不同出来的文章各不相同,枯燥的写作就变成了一个团体活动。有了竞争,有了比较,儿子写出来的东西就变活了,不再是流水账,自然写作水平进步了很多。由此我发现孩子不能靠一味的批评,需要正确的引导,调动他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认真看完了整本书后,我深刻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一举一动影响孩子的一生,和睦友爱,好学的家庭气氛会带动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也影响着孩子今后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的教育方式让现在的孩子缺少了童真,早早的被学业束缚,缺少了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能改变这样的现实,又不让孩子被现实所淘汰,是我一直想要去做到的。通过一步步的摸索,我觉得让孩子培养好正确的学习习惯,远比天天压着他参加补习班要好得多。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那才是最关键的。提高办事效率,不能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在生活中,更是要帮助孩子多提高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能在自己能力范围里帮助父母。这些都是我想要做到,并认真在做的。可能短时间内没有太大的效果,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慢慢会看到巨大的转变。我的孩子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友爱待人。所以在生活上我总是继续鼓励他,多多去帮助别人,让他拥有良好的品德。但他也是个贪玩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这是我急于想要去改变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打算转换角色,试着与他交朋友,努力去读懂他的内心世界,体谅他并且帮助他去改变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成果。 读完这本书,让我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得益良多。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看的更远、更清晰。让我能充满自信地大步前进,把做一个好妈妈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文/朱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