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详细报道了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建设的“智慧社区”项目。节目介绍说:“我们平常都说‘看电视’,不过在江苏,当地通过广电有线网络打造‘智慧社区’,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能‘看电视’,而且能‘用电视’。……智慧社区让用户只要打开电视,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文化、交通、警务、物价信息等几十项公共服务。” 一家市级广电网络企业的数字电视建设项目,何以成为业内创新典型受到央视关注?“智慧社区”究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又是如何把“智慧社区”项目做得有声有色,成为常州市民的幸福工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答案。 “智慧社区”智慧多
面对电视机,坐在家里就能远程挂号和看病;按按遥控器,柴米油盐就会送上门;打开相应的频道,交通、物价、水电汽等信息清清楚楚……这就是智慧社区里居民的智慧生活。在“智慧社区”项目建设中,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积极整合各类信息平台和信息孤岛,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飞跃。 生活更方便。莱茵花园小区建设成为智慧社区后,住户董阿姨家里的电视多了许多她从没想过的功能。50岁的她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为了看病经常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又忙又累,有时候还会白跑一趟。而现在董阿姨只要通过智慧社区智能医护平台,坐在家里用遥控点点,就能在电视机上进行电子挂号,看病方便了很多。董阿姨还很喜欢智慧社区信息查询平台,用的的最多的是物价查询,她说“每天外出买菜前,打开电视看一下菜的价格,哪个菜涨价、哪个菜场最便宜都一目了然。” ——董阿姨使用的电子挂号,是智能医护平台其中的一项功能,能为用户提供医院的远程服务,用户在家中输入身份验证后即可预约医生。用户还可以通过电视查询以往的就医记录及电子病历。董阿姨使用的信息查询平台,除了物价查询,还有交通路况、行车违章、水电气等信息的查询。 生活更丰富。市民宋先生是一位社区工作者,他所在的勤德家园也已经建成智慧社区。他最关心的是身边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小区有什么新情况、举办什么新活动、哪位住户有困难等等这些事情,所以社区频道成了每天必开的频道。而宋先生的爱人最感兴趣的是电子图书馆,“遥控器点点就能了解图书馆的新书信息,真是很方便,特别是百家讲坛等点播视频,最受大家欢迎。” ——宋先生所说的社区频道,是智慧社区公共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建设有统一的“360”、“345”街道社区电视服务大厅,为社区提供定制化的社区服务,协助基层政府部门做好管理及服务工作。宋先生爱人提到的电视图书馆,由常州分公司与常州图书馆合作建设,整合了各类图书、视频的馆藏资源,并通过广电网络推送至千家万户。 生活更舒适。“比起网购来,淘常州电视购物更贴近我的生活。”家住青龙苑小区的杨小姐一个人住,过去买米等重物是她最头疼的事情。在青龙苑社区成为智慧社区后,她发现自己的电视里面多了一个淘常州购物功能,大到家电家具,小到柴米油盐样样都有,价格也很亲民,所有的商品都能送货上门。 ——杨小姐使用的是智慧社区社电子商务服务。智慧社区倾力打造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挑选、联合优良的服务企业,比如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培训、幼教等形成社区服务联盟,经社区授权加入社区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社区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生活更健康。“陈先生您好,您最近的血压很正常,请您继续保持目前的生活和饮食状况。”48岁的陈琪刚刚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这个健康医包我现在天天都在用,能通过电视把我的身体状况完整的记录下来,只要和电视连起来,就等于家里常驻着一个健康顾问,非常体贴啊。” ——陈先生是智慧社区智能医护的受益者。智能医护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和全科医生云平台,能实现实时体征监测、远程辅助诊疗,建立电子病历档案、提供预防和保健服务,从而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医疗为支撑的十五分钟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生活更安全。在青龙街道的治安部,几十台显示屏实时显示着青龙街道的角角落落,李主任介绍说:“这是青龙街道的现代化监控室,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街道内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我们都能马上知道,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为了增强百姓安全感,青龙街道与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合作,在辖区内各主要出入道口、重要路段设置了100个探头,应用现代化的技防手段实现对辖区进行全方位监控,为社会治安、街道管理等重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智慧社区的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广电网络,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为企业、政府、个人用户提供自助式的视频监控服务网,它覆盖面广,组网方便,使用方便。智慧社区还建设了智慧消防平台和智慧安防平台。智慧消防实现了住宅火灾和紧急事件的远程智能监控和救助。“智慧安防”的建设内容有:平安宣传服务、技术防范服务、应急求助服务、民生警务服务、联网告警服务。 “智慧社区”项目是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的主要项目之一,建设两年多来,给常州市民生活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建成后的“智慧社区”广泛整合了政府、社会等各类资源,并全面依托数字电视网络和家庭电视智能终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字电视的高清化、互动化,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社区百姓提供安全、便捷、宜居的生活空间。 小终端有大民生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新思路,我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渐次推出。2012年,常州市政府把“智慧常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标志着常州由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战略转型和提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州分公司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并认为常州广电网络的“智慧城市”建设,从社区做起更具生命力,看得见、摸得着,也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实际。2011年4月起,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就在五星街道新农村委进行“智慧社区”项目的探索,2012年进行试点,2013年正式在主城区推广。 “智慧社区”之所以能有“智慧”,离不开其核心设备—-智能终端。别看它外形小巧,功能却异常强大,使得电视迈向智能应用的新阶段。通过智能终端,用户不仅可以收看高清电视、互动电视、3D电视,体验影院般的视觉音响效果,还可以像电脑一样上网、下载、查询游戏以及进行视频通话,并能够实现无线传输,使有线网与互联网结合更紧密。更重要的是,智能终端能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的基础上,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家庭智能生活终端,从而能开展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智能医护、智能监控、智能安防、智能物业、便民购物、水电气查询、交通违章查询等服务,进而构建户户联网的全新的社区形态。可以说,智能终端促使电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011年,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与常州豪杰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智能终端,并在2012实现批量生产,从而为“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目前,基于智能终端的“智慧社区”项目,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已经完成了三大应用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它是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主要包括:构建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民生信息发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自选取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智能化的民生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智能医护、智能监控、智能消防报警、智能物业,远程挂号及电子病历查询,远程便民购物,水电气、交通违章查询等。 网络化电商跨屏服务平台。各种终端设备上都可以享受到“智慧社区”提供的电商服务,并且能通可视电话、可用电视上网。 “两个贴近”接地气
在“智慧社区”项目建设过程中,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坚持“两个贴近”的基本原则——贴近党委政府、贴近社区百姓,做到项目实施既满足百姓的切身需要,又符合主管机关的管理要求;既符合国家与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又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特点;既有普遍覆盖的惠民服务,又有针对特需人群的个性化高端业务;既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又贴合基层社区、因地制宜,便于部署推广。 “两个贴近”的原则,使“智慧社区“项目从建设开始就接地气、聚民气,得到了常州党委政府和省广电局的有力支持,得到常州市民的广泛好评。2011年新农村委的探索,省广电局局组织了庞大的考察团前来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建设数字电视幸福民生工程。2012年,“智慧社区”项目建设得到常州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1月份,居丽琴副市长召集常州市15个社会事业部门的主要领导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打造常州智慧社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项目正式立项实施。3月底,省局、省公司和常州市政府召开了项目论证会。 8月29日,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江苏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智慧社区”合作协议,共同构建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大力推进常州“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2月,常州市政府印发《常州市“智慧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知,要求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9月份,常州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智慧社区”项目推进会,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进行动员部署。随着这两举措的推出,常州“智慧社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设成果和影响日益扩大。截止到2013年底,共完成94个智慧社区的建设。其中,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全部开通。智能化的民生服务平台中,健康小屋已建成25个;健康家园也在五星街道推出。社区安防建设已在青龙街道、五星街道、春江镇等展开。围绕智慧社区业态创新,常州分公司“智能终端的研发”项目获省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数字家庭医疗服务系统”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3年,“智慧社区”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科学技术信息化类示范工程项目,“常州电视图书馆”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常州“智慧社区”的建设,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山东、浙江、湖北、贵州、内蒙古等地的几十家广电网络企业纷纷到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学习考察。原国家领导人李长春,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副省长曹卫星,相继视察“智慧社区”项目,并对建设成果表示肯定。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专程来常调研,表示要在全国广电系统推广常州“智慧社区”的建设经验。 常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高速发展的一员,正向着“智慧城市”的目标积极探索与前进。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将抓住机遇,认真推进“打造常州智慧社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项目,形成特色,做出成效,惠及常州百姓,给力“智慧常州”的建设与发展。 启示与思考
通过两年来“智慧社区”的建设试点,常州分公司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这一项目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第一,服务社会、幸福民生是“智慧社区”发展之魂。“智慧社区”的建设必须牢牢贴近党委政府、贴近人民群众,把民生幸福作为切入点,做到接地气、聚民气,综合利用各类信息,在管理、服务和生活各方面,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积极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第二,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是“智慧社区”成功之道。广电网络必须紧紧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的优势,做好本地化的资源整合应用,充分融入智慧城市大平台,形成小网联社区、中网联城市、大网联世界的格局,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活空间。 第三,开拓发展、业态创新是“智慧社区”生存之本。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中跳出来,积极拓展网络的应用领域和空间,寻找广电“蓝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调以“智慧社区”为切入点,上接智慧城市,下联智慧家庭,重点是融合、整合、开放、创新,即融合各种网络平台和各类终端产品,整合民生服务平台和信息孤岛,开放应用平台,吸引第三方服务商加盟,形成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设的局面。 (文/白建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