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企业内刊>> 2014年>> 2014年一季度合刊>> 技术阵线
  技术阵线  
从微信收费争论看OTT TV
 

  从腾讯推出微信时起,微信就开始迅速发展:20123月,微信用户破1亿;7月,微信新增视频通话功能;9月,用户破2亿,微信增加摇一摇传图功能;20131月,微信用户破3亿;20132月,微信新增语音聊天室,实现多人实时对讲功能,并开放地理位置信息接口。

  中国移动对微信的不满始于2012年秋季,在与腾讯协商盈利共享未果之后,中国移动借其影响力要求行业监管部门工信部介入调解。于是从2013年初开始至今,三大电信运营商计划向OTT业务额外收费的传闻不绝于耳。

  20133月,联通内部PPT显示,电信、联通在当下局势下会倡导合作,中国移动的反应最为激烈,称会在4G对微信下手。

  20133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态“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201345日,工信部对外透风表示“微信如何收费还在研究之中”。

  2013423日,工信部发言人张峰正式表态“微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

  2013427日,工信部表示对微信收费不介入,主张微信收费由运营商与腾讯公司协调解决但可以协调。

  20135月,三大运营商也开始联手行动,中国移动就发布公告,称从517日起将联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布融合计费SDK,打通应用商店的话费支付。对微信是否收费的争论还在持续……

  OTTOver the top)原为体育用语“过顶传球”,意指互联网企业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微信就是典型的OTT应用。

  从微信的发展和工信部及运营商的反应,不难看出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手段,给传统通信业务带来了冲击。面对这样迅猛的冲击,他们如何反应呢?从营运商的外部应对来看:中国移动是2012125最早对对腾讯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不高兴表态的,而后,工信部从微信可能收费,到正在研究,再到由市场决定,最后到不介入的表态。从运营商内部应对来看:中国移动计划将飞信与飞聊合并、重构为融合通信产品。中国电信也传闻近期推出“翼信”产品,意图借预装和网络优势,对微信展开反击。联通的意见是依靠自主创新是不现实的,无论是联合开发还是独家开发,在短期内开发出的产品也无法超越微信,所以与微信合作可以吸引异网用户。面对微信OTT业务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对策演化应该是从开始的“警告”到“封堵”再到被迫转为“边围剿边合作”。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第一,OTT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止

  微信从才开始的免费短信到现在的语音对讲、语音群聊、摇一摇搜歌、摇一摇传图、摇一摇交友、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这些均是吸引广大手机用户为它着迷的法宝,因为微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QQ的推动下迅猛发展那是必然的。同样,我们面对的OTT TV服务提供商越过基础网络,把海量、新鲜、优质的服务资源集成后直接向用户提供,因为,它天然的互联网基因,适应了市场需求,也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IPTV可能已经给我们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如果IPTV给我们带来的是挑战,那么,OTT TV带给我们的可能将是巨大的冲击。我们之所以还没有直观或切身的感受,也许一方面,因为家庭要看OTT TV,还不像使用微信那样,拥有随时可普及使用的载体,即:用户都可能拥有智能手机来随意选择业务,而机顶盒暂时没有成为普及应用的智能终端;另一方面,家庭视听还没有达到像个人使用手机便捷终端那样强烈而灵活的巨大市场需求。但是请相信这绝对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无论是2013121日工信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施意见》规定“2015年起,境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应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还是近期516日的消息“华数已确认将与阿里合推OTT盒子”、乐视和小米电视盒、微软发布Xbox One、视频网站PPTV日前推出的PPbox机顶盒,这些都为服务商渗透我们内容为王的传统领域奠定了土壤基础,或许家庭数字电视终端已经成为了他们打响的战场。

  
      
第二,政策保护不会持久,市场竞争才是结论

  微信只是OTT的一个应用,而就是这一个顺应用户需求的小东西就令监管部门工信部对运营商的表态都显得处处被动。我们也来看看广电行业,广电发布我国互联网电视7张牌照是大家知道的,这为OTT TV发展提供了平台。最近,2013522日,四川IPTV集成播控平台顺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验收,从而成为继江苏后全国第二家通过验收的省级IP集成播控平台。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今后监管部门的角色更多的是转化为为各方提供参与市场竞争的舞台,避免市场竞争中的垄断行为也是他们的责任。所以,我们不能有一直依赖政策保护的惯性思想。

  另外,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下OTT的概念,OTT的“越过运营商”,并不是说“不需要运营商”,准确的讲是必须经过运营商,但不确定选择哪家运营商,对运营商的选择取决于用户的选择,那用户选择哪家运营商呢?答案就看哪家运营商能够赢得市场竞争了。

  
      
第三,加强公司自身内功修炼

  微信这么快速的发展,除了因为它的功能顺应了用户的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QQ的推动。中国移动积极开展飞信与飞聊合并,打算将微信排除在外。而联通认为在短期内开发出的产品也无法超越微信,所以与微信合作可以吸引异网用户。上面三句话我们可以换个说法:首先,微信如果没有QQ的推动,发展不会那么快。其次,移动如果没有它的市场主体地位,它不会扶持飞信与微信抗衡。最后,联通如果不是被移动和电信占据大量用户市场,它不会优先提出与微信进行合作。从这三句话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微信因QQ的巨大用户规模和用户的认可而迅速发展,移动因市场主体地位可将它的用户转而使用具备微信同样功能的飞信,联通因没有那么多的市场份额而期望与微信合作来挖客户。所以,他们的共同规律或者核心竞争力在于用户规模和用户的认同度。我们传统数字电视如果阻挡不了OTT TV的发展,那么凭借用户规模和用户对我们网的认同,将网内的用户全部转化为仍然使用我们网来看OTT TV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问题关键就在我们能不能尽快的发展用户,能不能用服务来赢得用户对我们品牌的认知、认可、认同。即发展用户和优质服务仍然是我们所能做和必须做的事情。
      (文/张益伟)

 
刊首寄语
本期特稿
有线聚焦
有线传真
技术阵线
市场营销
有线风采
行业观察
光影•翰墨
有线文艺
无限天地
作家专栏
有线悦读
行业快报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