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开国领袖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所肩负的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历史使命。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采访当年与习近平一同到陕北梁家河插队的北京知青和当地梁家河的干部群众,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使一个生动、形象、真实、丰满的青少年习近平形象跃然纸上,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青少年时代的习近平在1969到1975年这七年中所留下的闪光人生足迹。
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一位从小生长在首都北京高干家庭的少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来到父兄曾经战斗、生活、工作过的陕北革命老区,在贫瘠的黄土高坡上,与这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艰苦的生活磨砺中,这位倔强的少年认真劳动、学习、思考,始终保持着一颗强烈的上进心。结束一天的劳作,很多知青一回到窑洞连脸脚都不洗,被窝一卷就酣然入睡了,而习近平的窑洞内那盏煤油灯却始终夜夜明亮地照着灯下那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少年郎!正如与习近平一同插队的北京知青戴明在回忆录中所说的:“人的经历不同,想的东西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最后所走的道路就会不同。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给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认识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他通过劳动,理解了贫苦劳动人民的生活窘迫状况……农村生产队的这段生活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近平的影响更是可想而知了。”
16岁到22岁七年的知青生涯是习近平走过的不平凡的青春岁月,也是奠定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段艰苦磨砺对他整个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是这段难忘的岁月造就了他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炽热情怀!如果说少年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的话,那么青少年时期的习近平树立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细读本书,那个从黄土高坡走来的习近平,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他的胸怀逐渐变得开阔,他的思想逐渐变得坚强而成熟,他的形象逐渐地在我的眼前丰满起来,精神的力量逐渐厚重起来。老区人民感情的纯粹与质朴正是孕育青少年习近平人格的熔炉,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逐渐演变成对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习总书记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他在陕北农村的知青生活,他用非常平实的话语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想最初的思想源头就来源于黄土高坡的历练,他是人民的领袖也是人民的儿子,他炽热地爱着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他用自己坚定的步伐探寻着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他举起有力的臂膀,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航向。人民选择了习近平,时代选择了习近平,习近平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用自己优质的答卷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今天我们回望总书记青少年时代,在陕北梁家河所走过的青春足迹,我们从中汲取的不仅是历史本身给予我们的启示,还有总书记在艰苦岁月中磨砺出的坚韧品格和锻造出的卓越政治才能,读后令人深思,发人奋进。循着总书记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江苏有线的青年一代应该深思怎样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颗纽扣,面对困难与挫折如何培养和锻造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在为祖国、为人民、为企业贡献青春力量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不断努力学习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技术等各种理论业务知识的同时,勇于在社会实践中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理想积极融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陈斗)